心肺复苏模拟人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展示 | 产品地图 | 新闻中心 | 技术文章 | 公司博客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模拟人
  • 1
  • 2
  • 3
关键字
产品分类

  心肺复苏模拟人
  护理技能训练模型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妇婴技能训练模型
  临床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人体骨骼模型
  人体针灸模型
  头骨模型
  椎类模型
  关节模型
  上下肢骨盆模型
  躯干模型
  脑解剖/神经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模型
  耳鼻喉眼模型
  头部模型
  心脏模型
  呼吸系统模型
  皮肤模型
  牙齿模型
  泌尿及生殖系统模型
  肌肉解剖/电动医学
  动植物生物学模型
  上海柏州
  急救器材
  中医技能教学仪器
  德国3B人体解剖模型
  美国纳斯医学训练模型
技术文章
人体骨骼示教模型
屏障消毒面膜,复苏面
人体解剖彩色挂图
气管插管方法
胸外按压
幼儿园保教学员儿童急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
60例临床心脏骤停心肺
降低住院儿童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护理对策
新闻中心
鼻咽口咽通气管心肺复
多功能中医拔罐、刮痧
测血糖训练手臂模型
胃肠减压训练模型
阴道灌洗上药模型,阴
可互换导尿和灌肠模型
女性正中矢状切面模型
老年人静脉输液护理模
乳房实操模型
静脉输液模拟训练模块
位置 | 上海柏州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产品中心 >



高仿真心肺复苏模拟人


CPR680 大屏幕液晶彩显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了解更多高仿真心肺复苏模拟人点击这里
 


 

高仿真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中的沟通能力培养
    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具有发病急剧、病情危重、预后凶险等特点, 在临床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情况下, 无法对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比如, 紧急抢救时必须熟练掌握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及体外除颤等急救技术都不可能在病体上练习。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系统尤其是高仿真模拟人系统的出现为医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平台, 模拟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急救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模拟训练为医学生提供了安全放松的操作环境, 有利于其迅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但其与临床实际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与患者家属进行病情沟通, 如何与护士协调沟通, 如何与上级医师请示沟通, 都是非常重要的, 极有可能影响到复苏是否成功, 沟通不良甚至可能导致医患冲突、医疗纠纷,但这些都是模拟人系统自身无法直接体现的, 需要临床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提出并加以指导训练。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教学中心于2008年引进心肺复苏高仿真模拟人系统, 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训练, 我们不仅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且将沟通理念贯穿于急救教学训练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位沟通技能, 增强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学生, 四个班级共128人,均已完成急救医学理论课程学习。参加教学的临床教师8人均具有十年以上教龄, 并具有三级医院急救工作经历, 应用高仿真心肺复苏模拟人系统以及普通模拟人教学的年授课时数均达100学时以上。
(二) 方法。
1. 教学及考核方法。
    教学课时为4 学时/班, 交互式高仿真心肺复苏计算机模拟人系统( 型号RESCUE ANGEL 200) 由天津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教学方法采用“简短理论复习+ 教师示范操作+ 多媒体视频+ 学生实践操作”, 每2名学生为一个急救单元, 教师在示范操作中, 强调医患沟通、医护沟通以及与上级医师沟通, 将沟通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技巧贯穿于示教过程, 在学生操作时巡回检视, 采用案例介绍和角色扮演的方法加强沟通能力的训练, 课时结束前进行总结交流。考核时, 学生按照模拟急救场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要求学生在急救过程中体现出沟通理念及技能, 与复苏是否成功及操作动作质量的评价相结合, 教师给予评分。
2.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进行沟通技能教学效果开放式问卷调查, 问题包括“沟通能力培养在心肺复苏技能训练中有何意义”和“如何在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中增强沟通能力”,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全部128名医学生, 问卷回收率100%。填写调查问卷时, 教师避免给学生任何暗示, 学生避免相互影响, 以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做出选择。
二、结 果
    通过教师对沟通重要性的讲解和演示, 学生在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能够积极贯彻沟通理念, 特别是角色扮演激发了学生学习沟通技能的热情, 锻炼了其思维及表达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 互动性好;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89.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训练前对沟通的认识不到位, 通过教师在训练中灌输的沟通理念以及模拟演习, 意识到沟通也是医师的一项基本技能, 95. 3%的学生认为这种贯穿了沟通理念的训练模式更加贴近临床实际, 符合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学生的培养要求, 78.1%的学生认为将沟通技能的考核列入对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中有利于促进掌握沟通的方法运用。
三、讨 论
    沟通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 并获得理解的过程, 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沟通技能, 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能与培养其临床技能同样重要, 是将来成为合格医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在心肺复苏急救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把沟通理念贯彻始终, 与技能操作并重, 纠正了多数学生只重操作技能而忽略沟通能力的学习习惯, 为其今后
的医学学习定义一个新的目标方向, 努力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是急诊中最危急的, 生命危笃, 预后不良。由于患者自身已丧失意识, 医患沟通的双方是医生与患者家属, 而患者家属往往对突发意外情况缺乏思想准备, 情绪激动, 医患矛盾特别突出 。这时医务人员应积极果断, 争分夺秒, 迅速投入到急救工作中,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紧张有序地实施各项操作, 通过肢体语言使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和尊重, 同时快速评估病情, 及时将患者处于濒危状态的信息, 以严肃的表情和恰当的语言如实传递给患者家属, 并将病情的变化和正在采取的救护措施以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交待清楚, 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并履行知情同意的签字手续。
    在模拟人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个别学生认为模拟人是假的训练工具, 训练态度不认真, 随意操作, 甚至相互嬉闹,不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 教师在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中, 要求医学生把模拟人看作是一个具有复杂社会属性的人, 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心肺复苏, 而要把急救课程与沟通理念有机联系起来, 掌握沟通技巧。沟通开始时要想到五个问题: 自己担任什么社会角色, 沟通谈话有什么目的, 沟通的场合是什么, 沟通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对方可能会有什么反应。重点是一定要看清并适应场合和对象, 在具体沟通过程中, 身体姿态、语言、表情、眼神要一致地传递出真诚和关爱。通过沟通使患者家属逐步接受现实,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用亲切的语言和温和的态度去关心帮助他们, 努力使其控制感情冲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医学生了解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和语言表达, 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沟通, 医学生亲自演绎医方、患方所持的不同立场, 学会换位思考, 体会可能引起医患矛盾乃至医患纠纷的医疗因素及非医疗因素, 沟通语言、语气、方式、方法是否妥当, 直接影响到沟通是否成功。在模拟人训练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有利于医学生克服紧张情绪, 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面临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真正成为一个心肺复苏急救的参与者乃至组织者。这样, 医学生面对危急状况, 能够正确得体地应用所学到的沟通理念和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减少医患矛盾, 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受益终身。
    在临床的心肺复苏急救工作中, 医护团队需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严密的组织层次, 节奏紧张而有序。部分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还需要多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而高仿真模拟人虽然可以模拟操作过程, 反映急救效果, 但是不能体现急救中的医医、医护之间的沟通, 这仍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要求学生掌握与护士、上级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的沟通技巧。首先, 医学生应具有尊重上级医师的谦虚态度, 随时与上级医师交流, 及时将患者及家属的相关信息如
实汇报, 这样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处理, 同时必须明确讲话的场合, 避免引起患者家属的误解, 导致纠纷。当需要与患者家属沟通时, 应先请示后沟通, 尤其是对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 更应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再沟通。其次, 与护士的良好沟通, 获得医护协调配合, 而在沟通之前, 医护之间应相互讨论, 统一认识后, 再对家属进行解释, 以避免各自解释矛盾,使家属产生顾虑和不信任。第三, 培养医学生与相关科室人员的沟通交流技巧。心肺复苏患者可能需要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插管等操作, 打电话请会诊时的语气及如何简洁而准确地表达, 与会诊医师如何顺利合
作, 均需要教师给予讲解指导。
    对医学生进行沟通能力培养, 是急救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临床教师应当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为将来具备全面的临床急救技能打好基础。









友情链接:
24小时热线:021-56388072 24小时微信:13386088996 手机:13386088996(徐经理) 邮编:201706
上海市青浦区崧煌路666号1幢208室 上海柏州科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柏教医学仪器制造厂)沪ICP备1105039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