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肺复苏时选择正确的静脉穿刺部位及给药途径也是十分重要的。心脏停搏时,腕或手背静脉、下肢远端隐静脉对用药是最不利的途径,因为血液流到肢体远端明显地减少,甚至血流停止,微循环障碍,而上肢静脉瓣呈向心性开放。故,心肺复苏时宜选用肘窝处外周静脉或颈外静脉快速注药:给药后加快输液速度2分钟,并抬高肢体,能迅速达到用药效果:尽量使用套管针连接三通或浅静脉留置针,便于依复杂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保证输液,节省人力及时间。
2.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弹性排班,提高急救效率。根据调查结果,本中心呼救次数最多的时间段是15点至18点,
20点至22点;大年三十、中秋节、平安夜的夜班出诊量也较平时剧增。我中心根据各时段的工作量采用灵活、弹性的排班,于高峰时段及时增加各类人员,使部分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高急救效率。
3.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时间观念,加强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强化时间观念,要求提前十分钟交接班,做好各项准备。同时,强化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急救设备、器械、药品保持应急状态,急救物品的完好率达100%。
4.院前急救往往需要调度员、医生、护士、驾驶员等四位一体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每一次任务。如
果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或是一个细微的地方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其他再多的优质服务都无法弥补。因此,护士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预见性,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团结协作,达到快速、安全、准确、有效救治病人。
5.猝死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明显升高,年龄以更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因此,降低猝死率,除了从根本上采取预防措施外,启动完善的院外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从现场“第一目击者”开始的急救到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现场及时的包括心脏除颤在内的CPR,则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挽救猝死最正确、最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卯。护理人员应参与到群众性心肺复苏、心脏电击除颤等知识与技术的普及教育中,建立完善的院外急救体系,提高社会、家庭、公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实现院前急救社会化、全民化、家庭化,从而挽救更多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