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拟人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展示 | 产品地图 | 产品动态 | 技术文章 | 公司博客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模拟人
  • 1
  • 2
  • 3
关键字
产品分类

  心肺复苏模拟人
  护理技能训练模型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妇婴技能训练模型
  临床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人体骨骼模型
  人体针灸模型
  头骨模型
  椎类模型
  关节模型
  上下肢骨盆模型
  躯干模型
  脑解剖/神经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模型
  耳鼻喉眼模型
  头部模型
  心脏模型
  呼吸系统模型
  皮肤模型
  牙齿模型
  泌尿及生殖系统模型
  肌肉解剖/电动医学
  动植物生物学模型
  上海柏州
  急救器材
  中医技能教学仪器
  德国3B人体解剖模型
  美国纳斯医学训练模型
技术文章
人体骨骼示教模型
屏障消毒面膜,复苏面
人体解剖彩色挂图
气管插管方法
胸外按压
幼儿园保教学员儿童急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
60例临床心脏骤停心肺
降低住院儿童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护理对策
产品动态
全功能创伤仿真标准化
透明男性导尿仿真模型
透明女性导尿仿真模型
臀部肌肉注射仿真模型
静脉输液手成套仿真模
三腔两囊管压迫术操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外阴切开缝合手术模型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训练
深静脉置管训练模型
位置 | 上海柏州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产品中心 >



60例临床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分析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关键抢救措施,而心脏停搏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复苏成功率低,是目前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心肺复苏技术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抢救成功率依然很不理想。现回顾性分析近期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期为相关的治疗总结经验。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4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60例,男39例(65%),女21例(35%),年龄17~84岁,平均55.4岁,以中老年为主。发病地点院前28例(46.7%)和院内32例(53.3%),院前发生心脏骤停5分钟内4例和5分钟以后到院24例。病因分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心血管疾病26例、呼吸衰竭9例、外科创伤8例、脑血管意外6例、中毒4例、电击伤3例、哮喘2例、溺水2例。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均为突发意识不清,可伴抽搐、发绀,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为零,瞳孔散大;心电图示室颤,无脉搏性电活动,心脏停搏。 
  诊断标准具体包括: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或固定[1]。 
  复苏成功的评判标准具体包括:经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心律、呼吸均恢复,且维持>30分钟,收缩压维持>90mmHg;面色(口唇)由发绀转红润;瞳孔由大变小,有对光反射或眼球活动[2]。 
  复苏方法: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200~360J)、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胺碘酮、多巴胺、利多卡因、尼可刹米等,头部物理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复苏有效后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并防治脑缺氧、脑水肿及急性肾衰竭。 
  统计学处理:运用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复苏成功情况:60例患者死亡率81.7%,复苏成功率18.3%。其中抢救无效死亡39例(65%);在心肺复苏有效后转入ICU病房进行复苏后处置及脑复苏10例(16.7%),但均因原发病及其他原因死亡;在复苏开始后5~20分钟内恢复有效心搏及自主呼吸11例(18.3%),且意识逐渐恢复。 
  不同发病地点复苏结果比较:复苏成功的11例患者中,院前和院内发生心脏骤停者分别为9例(复苏成功率29%)和2例(复苏成功率7.1%),X2检验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不同复苏开始时间复苏结果比较:复苏开始时间5分钟内患者复苏成功率34.6%,复苏开始时间≥5分钟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5.9%,X2检验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分析:①患者心脏骤停发生地点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本研究中心跳呼吸骤停院前发生者复苏成功率7.1%,院内发生者复苏成功率分别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前者明显低于后,其原因是心跳呼吸骤停4~6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3],院前发生的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在送到医院时大部分已失去了;而院内发生者由于其发病地点在医院,有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监护,能及时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及时有效地使用复苏药物及医疗设备进行抢救。由此可见,发病的地点直接影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结果,目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情况极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②患者复苏开始时间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本研究中复苏开始时间在5分钟内的患者复苏成功率34.6%,复苏开始时间在≥5分钟的患者复苏成功率5.9%,复苏成功率前者远高于后者,其中复苏时间在5分钟及以上的主要是院前患者。本研究中在院前发生心脏骤停的2例患者,现场120人员尽早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这使得这2例患者到达医院后经抢救治疗,不仅心跳呼吸恢复,而且赢得了脑复苏成功短暂而关键的时间。而与上述2例患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研究中另外数例患者现场未做心肺复苏,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已经停止>15分钟,到达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③除颤的早晚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在心源性猝死病例中,发生最普遍的初始心律就是室颤。而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每推迟1分钟,除颤的成功率降低7%~10%,因此尽早除颤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复苏成功。同时,能否及时接受治疗也至关重要,室颤如果没有及时接受相关治疗,可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转变为心室停搏[4~5]。本研究中心电波证实为室颤患者,都是采用直流电实现除颤成功,除颤电量为200~360J,最多电击除颤4次成功,多次电除颤患者均配用抗室颤药物利多卡因100~200mg/次。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应注意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于顽固性室颤,要采用药物除颤和电除颤相互配合得方法;缺氧窒息和支气管痉挛等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复苏措施应采用如气管插管和徒手心肺复苏等措施,以改善通气为主。同时,除颤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应做好后续治疗工作,预防再次发生室颤,需要采用进一步支持呼吸,断续监测心率和心律情况,持续静滴利多卡因等措施。④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其他因素:在抢救过程中除了上述因素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外,其它因素如:是否迅速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尽快实施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并尽可能早地除颤也有影响。医护工作者能否尽快找出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并对可逆性因素积极纠正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如是否伴发严重原发疾病或有心脏疾患以及心功能状态也会影响抢救成功。 
  建议:⑴加强急救医学知识的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可有效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以便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由最初目击者及时实施心肺复苏,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基本生命支持,并及时向医疗机构呼救。学习心肺复苏术可以购买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培训,欲购买可以拨打公司电话
021-56388072提供相关心肺复苏模拟人报价⑵加强急救医疗机构建设:具体包括两方面:①加强软件建设,即加强急诊、急救医疗队伍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增强院前的急救能力。②要加强硬件建设,即加强急救医疗机构如120急救系统的建设,配备先进的心肺复苏设备,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 








友情链接:
24小时热线:021-56388072 24小时微信:13386088996 手机:13386088996(徐经理) 邮编:201706
上海市青浦区崧煌路666号1幢208室 上海柏州科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柏教医学仪器制造厂)沪ICP备11050396号-2